當前位置: 首頁 >> 本院動態 >> 通知公告 >>黨史上的黃岡糧食 | 黨的十八大以來的黃岡糧食

黨史上的黃岡糧食 | 黨的十八大以來的黃岡糧食

發布時間:2022-06-30    查看次數: 77   來源:  作者:  
黨史上的黃岡糧食 | 黨的十八大以來的黃岡糧食
?

?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悠悠萬事,吃飯為大。民以食為天。經過艱苦努力,我國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資源,養育了世界近1/5的人口,從當年4億人吃不飽到今天14億多人吃得好,有力回答了“誰來養活中國”的問題。這一成績來之不易,要繼續鞏固拓展。

——習近平總書記2022年3月6日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的農業界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界委員時指出

?

鄂東山水物華新

黨的十八大以來的黃岡糧食①

通訊員 郭斯 陳勁 郭平光 劉惠 柳一村

?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市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從追求產量到追求優質,從生產導向到需求導向,從高產創建到綠色增產,聚焦重點,精準發力,藏糧于地、藏糧于技、藏糧于民、藏糧于鏈,牢牢守住糧食安全戰略底線,糧食連年獲得豐收,發揮了“壓艙石”作用,為高質量保障“中國糧”貢獻了黃岡力量。

?

2021年,團風羅霍洲小麥收割場景。(方華國 攝)

?

藏糧于地穩產能
??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耕地保護決不能出問題。我市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堅決制止耕地“非農化”“非糧化”行為。開展永久基本農田劃定,確保永久基本農田布局基本穩定、質量有提高、數量不減少。嚴守耕地紅線,落實耕地占補平衡制度。2021年,全年糧食(含薯類)收獲面積605.84萬畝,總產量285.2萬噸,交上一份“豐收答卷”。
藏糧于技強支撐
??向土地要糧,更要向科技求糧。我市在全省率先印發文件推動高標準農田建設,2021年建設高標準農田42.6萬畝,許多昔日的“斗笠田”“望天田”變成了阡陌縱橫的“萬畝田”“噸糧田”,鄂東山川,活力奔涌。
坐擁“糧食大市、生豬大市、水產大市”等資源稟賦,我市以更加寬廣的視野謀劃農業:用工業理念謀劃農業,用現代管理經營農業,用農產品加工引領農業,用品牌戰略打造農業,加快推進“個十百千”工程,實施糧食品種改良工程,推進“糧經飼”統籌、“蝦稻共作、稻漁種養”、再生稻“一種兩收”、“南果北種”,一批企業挺進全省50強,一批農產品加工特色園區快速崛起,稻米加工產業、飼料加工產業、糧食加工產業等集群相繼涌現。
藏糧于民促活力
??實現“藏糧于民”,人是關鍵因素。我市持續加大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力度,嚴格執行農作物良種補貼、種糧農民直接補貼和農資綜合補貼等政策,出臺專項政策支持發展規?;?、標準化種植優質稻,調動農民種地種糧積極性。嚴格落實糧食收購政策,加強市場監管,保障農民利益。把糧食產能藏在糧農素質中,藏糧于人,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有知識、懂技術、會管理,成了新型職業農民的標配。加快培育新型糧食生產經營主體,認定農村實用人才2.42萬人。
藏糧于鏈增效益
??高效用糧,產業融合天地寬。我市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大力發展糧食產業經濟,塑造新主體、新產業和新業態。做強農產品加工業,建成現代農業示范園區221個,培育加工產值過50億元農產品加工園3個,發展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重點企業349家。發展農業新興產業,培育了年網銷額千萬元級企業11家。2021年,市委、市政府突出建設十大重點產業鏈,以農副產品生產為主向全產業鏈拓展,從產品競爭向產業鏈條競爭轉變,加快實現由農業產量大市向產業強市跨越的畫卷徐徐展開。

?

?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市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諄諄囑托,在黨中央和省委堅強領導下,糧食產量連年站穩50億斤臺階,“米袋子”更充實,“菜籃子”更豐富,“果盤子”更多彩,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顯著增強。
市第六次黨代會明確提出: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農民增收為基點,以產業發展為重點,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主攻農產品深加工,實施品牌強農工程,推進“農業+”業態融合,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培育提升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在推進農業產業化上全面發力。

??我市糧食生產高起點鏗鏘前行,在推進農業強市建設中奏出新時代強音!

?

2022年5月,黃梅縣張湖農場運用無人機開展植保。(吳慕楓 攝)

?
史海擷萃

?

農村承包地確權登記

??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建立土地承包經營權登記制度,是實現土地承包關系穩定的保證,要把這項工作抓緊抓實,真正讓農民吃上“定心丸”。2014年,中辦國辦印發《關于引導農村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的意見》。黃岡市全面貫徹落實中央文件精神,于2014年啟動試點工作,2015年全面推開,2017年10月底順利通過省級驗收。此次確權實測面積753.2萬畝,比二輪延包面積增加288.7萬畝,山林確權面積1124萬畝,水面270萬畝(其中可養殖水面136.7萬畝)。全市重新簽訂承包合同和頒發經營權證137.8萬份,共涉及10個縣(市、區)、139個鄉(鎮、辦、場)、4277個集體經濟組織,141.2萬個承包戶。2017年10月,黨的十九大召開,報告指出:“保持土地承包關系穩定并長久不變,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三十年”。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下發《關于保持土地承包關系穩定并長久不變的意見》,就如何穩妥推進“長久不變”提出具體實施意見。為確?!伴L久不變”和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三十年政策在黃岡落地實施,黃岡市建立市級牽頭負責,縣級組織實施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明確職責分工;通過新聞媒體、印發政策宣傳手冊、開設宣傳專欄、舉辦培訓班等多種形式,加大“長久不變”宣傳力度,讓農民吃上“定心丸”。同時,結合省《關于開展農村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回頭看”的實施方案的通知》要求,扎實開展排查工作,全面解決證書未發放到戶或證書滯留在村(組)集體經濟組織,暫緩確權啟動等情況,切實解決漏人漏地、面積四至等信息不準問題,穩妥化解各類遺留問題。到2019年底,農民專業合作社“空殼社”排查共清理“問題社”4918家,基本完成分類處置。

?

落實最嚴格耕地保護制度

?

??2017年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下發《關于加強耕地保護和改進占補平衡的意見》。根據中央和省精神,黃岡市制定并印發了《黃岡市耕地占補平衡項目管理暫行辦法》,在建設用地審批中,嚴格執行耕地“占一補一、先補后占”的要求,堅決落實耕地占補平衡制度,認真做好耕地占補平衡動態監管和備案工作。到2019年6月初,全市共審查各縣(市、區)建設用地0.6788萬畝,涉及占用耕地0.415275萬畝,所有項目都落實了占補平衡。土地開發整理項目已完成立項1.7萬畝,擬新增耕地1.6萬畝。對非農建設占用、規劃調整等原因占用的耕地,都通過掛鉤方式進行了補充。同時建立了市級耕地指標儲備庫,由各縣(市、區)已報備的新增占補平衡指標中提取20%構成,通過調劑市內耕地指標,較好地保障了全市重大項目建設。結合黃岡實際,于2021年4月,印發《黃岡市人民政府關于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和節約集約用地制度的通知》,要求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堅決制止耕地“非農化”“非糧化”行為。2021年底,黃岡市“嚴格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制,著力穩面積、穩產量、穩政策,建設高標準農田42.6萬畝,全年糧食(含薯類)收獲面積605.84萬畝,總產量285.2萬噸,再次交上一份“豐收答卷”。

開展永久基本農田劃定工作

?

??為認真貫徹落實“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實保護耕地”基本國策和國家糧食安全戰略,根據國土資源部、農業部《關于進一步做好永久基本農田劃定工作的通知》精神和省國土資源廳、省農業廳《關于印發湖北省永久基本農田劃定工作方案的通知》,2016年1月,市政府下發《黃岡市永久基本農田劃定工作方案》,要求按照城鎮由大到小、空間由近及遠、耕地質量等別和地力等級由高到低的順序,將城鎮周邊、交通沿線等重點地區,將不符合劃定要求的耕地劃出永久基本農田,確保永久基本農田布局基本穩定、質量有提高、數量不減少。

?

??要牢牢把住糧食安全主動權,糧食生產年年要抓緊。要嚴防死守18億畝耕地紅線,采取“長牙齒”的硬措施,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要建設高標準農田,真正實現旱澇保收、高產穩產。

——習近平總書記2020年12月28日至29日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指出

沃野良田織錦繡

黨的十八大以來的黃岡糧食②

黃岡日報全媒記者 沈紅星

通訊員 吳慕楓 方俊 劉子靚 王小燕

?

?

??該項工作結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調整、農村土地確權登記發證工作,與城市開發邊界、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工作同步展開,與“多規合一”試點工作統籌銜接。經過調查摸底、核查舉證、論證核定、制訂方案、組織實施等方式,歷時一年多,于2017年5月,通過省級驗收,基本完成全市基本農田劃定工作。此次全市共劃定永久基本農田570.96萬畝,設立保護標志牌2138塊,簽訂責任書4225份。

?

?

2019年10月,蘄春桐梓稻谷豐收景象。(方華國 攝)

?

??正值早稻抽穗揚花期,也是早稻防蟲防病的關鍵期,6月23日,浠水縣洗馬鎮熊山村黨支部書記袁進中在稻田里忙著打藥。
去年,袁進中只種了自家的3畝多責任田。今年,為實現全村不荒一塊田,他帶頭認領了村里20余畝偏遠山坳里的10多處“邊角田”。

?

?

2018年6月,龍感湖管理區高標準農田示范基地。(余濤 攝)

?

??

“為解決拋荒撂荒農田,我們發動各村種田大戶、黨員干部帶頭流轉種植‘邊角田’?!毕瘩R鎮黨委副書記戴超說,全鎮2022年實際種植糧食面積80300畝,比2021年多了近3000畝。

截至6月18日,今年全市已完成糧食春夏播面積602.5萬畝,完成目標任務的100.42%。
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黨的十八大以來,市委市政府將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推進撂荒地利用、加快高標準農田建設等一系列“藏糧于地”硬措施,落到田間地頭,為我市保障糧食安全打下堅實基礎。

?

?

??農業現代化,關鍵是農業科技現代化。要加強農業與科技融合,加強農業科技創新,科研人員要把論文寫在大地上,讓農民用最好的技術種出最好的糧食。
——習近平總書記2020年7月22日在吉林考察時強調

稻花香里說豐年

黨的十八大以來的黃岡糧食③

黃岡日報全媒記者 沈紅星

通訊員 陳鈺 蔣艷艷 肖超 耿文輝

?

?

黃岡市農科院水稻育種創新團隊在育種示范試驗基地查看稻谷長勢。(蔣艷艷 攝)

?

??遠看,寬闊的田野里插秧機在飛快作業;近看,駕駛座上竟無人操作。
今年4月,浠水縣陳廟河流域高標準農田示范區,無人插秧機作業完成“首秀”。湖北禾溢園家庭農場建設的我市首家“無人農場”,通過物聯網、北斗導航等技術加持,不僅可實現糧食生產無人化,還將助力智慧農業升級。

?

?

黃岡國家優質稻試驗示范基地一角。(余濤 攝

?

??湖北禾溢園家庭農場主黃金安流轉6300畝稻田,8年來,從生態化種植到智慧化種植,再到無人化種植,演繹了一場觸摸未來的科技之變。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解決吃飯問題,根本出路在科技。要讓農民掌握先進農業技術,用最好的技術種出最好的糧食。
放眼黃岡廣袤田疇,良種良法配套、農機農技配套,農業與科技正在深度融合,“藏糧于技”正在釋放磅礴力量。

?

?

??推進農業現代化,既要靠農業專家,也要靠廣大農民。要加強現代農業科技推廣應用和技術培訓,把種糧大戶組織起來,積極發展綠色農業、生態農業、高效農業。我們有信心、有底氣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習近平總書記2022年6月8日在四川考察時強調

?

?

躬耕隴畝賦新歌

黨的十八大以來的黃岡糧食④

黃岡日報全媒記者 魯娜 吳納

通訊員 吳慕楓 方俊 肖超

?

?

謙益農業有一群80、90后、00后新農人,他們來自全國各大高校,是生態農業的新生力量。(明攀 攝)

?

??在黃岡1.74萬平方公里土地上,有這樣一群人:
??他們具有較高科學文化素質、掌握現代農業生產技能、具備一定經營管理能力,專事農業生產、經營和服務;

?

?

高速插秧機極大提升了春耕生產效率。(余濤 攝)
??他們大膽創新、勇于突破,不拘泥于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將傳統農業玩出新花樣;
??他們都很年輕,朝氣蓬勃。
??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稱呼——新農人。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市一批批新農人扎根農村、深耕農業,推動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為我市糧食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撐。
??發揮自身優勢,抓住糧食這個核心競爭力,延伸糧食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打造供應鏈,不斷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實現糧食安全和現代高效農業相統一。
——習近平總書記2019年3月8日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河南代表團審議時強調

點“糧”成金鏈更長

黨的十八大以來的黃岡糧食⑤

黃岡日報全媒記者 瞿慧一 見習記者 呂潔

通訊員 陳鈺 肖超

?

?

康宏糧油優質大米自動化生產車間

?

談起黃岡糧食,話題悄然變了——
以前談糧食:畝產、毛糧價格和行情;
現在談糧食:基地、龍頭企業和品牌。

?

?

谷哥徐志新在直播間推薦產自國家森林康養基地燕兒谷的綠色食品——糙米。(通訊員 覃建 攝)

?

??作為湖北農業大市、糧食主產區的黃岡,去年在全省地市州中率先印發《黃岡市培育壯大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行動方案(2021-2025年)》,制訂《黃岡市重點農業產業鏈鏈長制運行機制》《黃岡市十大重點農業產業鏈實施方案》,出臺《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若干措施》等文件,高位推進糧食產業鏈建設。
一顆小小的糧食,如何“鏈”出大產業?連日來,記者采訪各類經營主體,看收儲購銷,看加工鏈條,探尋一粒糧食的“產業鏈之旅”。

https://mp.weixin.qq.com/s/d2foI9BDKJUlGGRYql8KAQ

?


來源:黃岡日報全媒體
亚洲午夜无码久久久久 国产AV一区二区二三区冫 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女仆 亚洲色小说 AⅤ无码一级A片在线视频免费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色